從昔日“奢侈品”到今日家庭“標配” 電視機折射出新生活
回望這四十年電視機的不斷更迭,看似普通的老家電,飽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和現(xiàn)實意義,更體現(xiàn)了改革開放給市民生活帶來的巨變,是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每一段都是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
11月12日,歐陽海坐在寬敞的客廳里,抱著孫子,品著鐵觀音,看著大屏幕網絡電視機中播放的新聞資訊,說起了家里的電視機這么多年以來的變化。
全村人圍著看黑白電視
“上世紀70年代末電視機算得上是一件‘奢侈品’了,誰家有一臺電視機都能成為新聞,成為全村人羨慕的對象。”歐陽海是東源縣船塘鎮(zhèn)人,他回憶道,當時整個鎮(zhèn)的電視機不超過5臺,政府1臺、糧所1臺以及3個比較寬裕的個體戶家里才有。在那個精神生活匱乏的年代,看電視就成了人們日常少有的消遣方式之一。
“改革開放初期,電視機還是件稀罕物,更何況是在鄉(xiāng)鎮(zhèn)。所以能一睹電視機的風采,常讓人感到激動。”歐陽海一時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中,他說鎮(zhèn)里每到農閑時,村里的老老少少就會搬上凳子,提前到有電視機的人家里或糧所占位置,每次電視節(jié)目還沒開播,屋里就已經被擠得水泄不通了。小一點的孩子擠著擠著就被擠出門外了,聽著電視劇開播的聲音,在外頭急得直跺腳。一時間,天井、門邊、門里門外都是排隊等著看電視的群眾,那會的每個夜晚,都仿佛是集體狂歡的時間。
“因為農村經常限電,有時看電視看到最精彩處,突然電視黑屏了,嘆氣聲、叫罵聲響成一片。大家很是掃興,只好回家睡覺。而且那會電視信號是靠天線接收的,經常會遇到接收信號中斷的情況,風一吹,滿屏出現(xiàn)“雪花”,觀眾也會捶胸頓足,還有人時不時去扒拉扒拉天線。”即使是這樣,歐陽海對看電視依然如癡如醉,《霍元甲》《陳真》《血凝》《射雕英雄傳》……陪伴他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夜晚。
彩電逐漸走進千家萬戶
到了上世紀80年代,電視機逐漸走進鎮(zhèn)里的家家戶戶,因為看到越來越多左鄰右舍擁有了電視機,歐陽海也忍不住纏著老爸老媽要買上一臺,“當時我爸媽每個月也僅有幾十元收入,而一臺黑白電視要700元左右,對于一個農村家庭絕對是一筆相當大的開支。”為了攢夠買電視機的錢,歐陽海的父母把家里養(yǎng)了一年的三頭肉豬賣了600元,再跟鄰居借點,電視機才終于被父親馱在他的“鐵驢”后座上,帶回家里的小廳安家落戶。“那時別提有多興奮,一到農閑和休息時間就迫不及待地打開電視,我現(xiàn)在還記得那臺電視機的形狀,銀灰色的外盒和屏幕互為一體,前面右上方有個小門,打開小門是兩個頻道旋鈕,電視機右上方還有一對天線。”從此,小小的電視機,陪著他慢慢長大,帶給家里無數(shù)歡聲笑語。
后來,隨著家里的經濟條件逐漸好轉,歐陽海也花2900元購置了一臺彩電,“這比起黑白電視,真是天壤之別呀,不僅屏幕大,信號好,畫面質量都高,而且這時候的電視節(jié)目也越來越精彩了。”特別是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圍坐在電視機前,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看春晚,那種其樂融融的大家庭氛圍一輩子都忘不了。
從“奢侈品”到家庭標配
后來慢慢地,有了有線電視,能收到的頻道越來越多,電視節(jié)目越來越豐富。到了如今,電視機已經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從黑白到彩色、從手動到遙控、從模擬到數(shù)字、從臺式到立體、從顯像管到液晶屏、從球面到平面再到柱面。現(xiàn)在已經有了超大屏電視機,將來就是智能化了。
2017年,安置搬遷房裝修好后,歐陽海也時髦了一把,買了一臺屏幕是曲面的電視機,他說這臺電視機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保護眼睛。幾十年來,以前是“奢侈品”的電視機已經成為每個家庭的“標配”了。電視機的變遷史從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普通群眾生活的巨大變化。
“以前錯過一集電視劇總會感到很遺憾,但現(xiàn)在就比較隨意了,網絡上想看就看,還不用每天都守著。電視機雖然越來越先進,節(jié)目也是越來越多,電視機卻也是越來越不受待見,畢竟現(xiàn)在娛樂生活多了,只是,每一個物件的前世今生,都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代表著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歐陽海感嘆地說道。
本報記者 劉世銘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