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留守兒童帶去一束陽光 兩個"女漢子"的愛心故事
“我在想,這些故事無論過了5 年、10 年,都一直會藏在我的心里。等年邁之時,拉扯著老伴,傾訴著當年做過這么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曾麗芬寫在“愛心日志”里的一句話,而這件“有意義的事情”就是與伙伴莊惜瓊一起騎著摩托、走遍河源大大小小的鄉(xiāng)村,探訪貧困留守兒童。她們將河源貧困留守兒童的狀況與愿望傳達出去,做連接愛心的橋梁。
兩個不畏艱辛 為愛前行的“女漢紙”
從2016 年7 月18 日至2016 年 12 月25 日,歷時160 天(3720 小時),曾麗芬與莊惜瓊完成了和平縣17 個鎮(zhèn)共計241 個村的貧困留守兒童的實地走訪調研。入戶調查了650 戶人家,沿途完成了11 個鎮(zhèn)的留守兒童心愿。5 個多月的行走,從酷暑走到了嚴寒,這其中有風有雨、有苦有累,但更有為愛前行的勇敢與堅持!
2016 年7 月,辭去工作的曾麗芬做起了專職志愿者,加入了河源市民政局委派給友益愛心促進會的“益路有你,關注農村貧困留守兒童”調研項目,自此開始了騎著摩托、走鄉(xiāng)訪村的生活。去年10 月國慶期間,在家鄉(xiāng)福建泉州一家外貿公司工作的莊惜瓊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了河源招募志愿者的信息,一周的志愿者體驗生涯讓她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意義。隨后,莊惜瓊辭去了工作,來到了千里外的陌生的河源,加入到了調研志愿者隊伍中來。兩個一樣留著短發(fā)、行事利落的“女漢紙”成為了志愿路上的最佳搭檔。
曾麗芬兩人的交通工具是一輛摩托車,從市區(qū)到和平,兩個半小時車程;從一個鎮(zhèn)到另一個鎮(zhèn),從一個村到另一個村,有遠有近,有坦途有坎坷。
感觸良多 孩子最缺的是關愛
接觸了那么多貧困留守兒童,曾麗芬與莊惜瓊的感受一致:河源的留守兒童最缺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上的關愛。曾麗芬說到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在一次路過之前調研過的一個鎮(zhèn)時,她順道看望了下其中一個留守兒童,沒想到孩子見到她就哭了。“很驚訝,很心酸。我當時只是急匆匆地路過,沒有帶任何東西給那個女孩子,但是她感動得哭了,說沒有想到會有人去看望她。”這讓曾麗芬意識到了對于留守兒童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曾麗芬和莊惜瓊在調研當中,還會將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都寫成文字以日志的方式發(fā)到友益愛心網上,向社會人士傳達貧困留守兒童的信息。曾麗芬說:“事實上社會上有很多善良的人,他們想要幫助有需要的人,但是很多時候他們并不清楚哪里有需要幫助的人。我們做這個工作,傳達了信息,讓更多想要幫忙的人能真正幫到人。”
她們還向留守兒童們征集了愿望清單,呼吁社會愛心人士實現(xiàn)孩子們的愿望。“多數(shù)都是想要學習用品、玩具等東西的微小愿望,甚至還有想要吃糖的孩子。因為沒有父母關心,沒有人給他們買這些東西,有些孩子長到十幾歲了心愿也只是想要有一個芭比娃娃。” 這些孩子的小小心愿基本上都被各地的愛心人士滿足了。
關愛,其實是一種具體的、實在的事物,它可以體現(xiàn)在一個小玩具上,體現(xiàn)在一句問候上,體現(xiàn)在一次短暫的陪伴上……
愛的行程還沒有結束,在回家休養(yǎng)幾天之后,1 月3 日,曾麗芬與莊惜瓊又要踏上調研東源縣貧困留守兒童的路途。她們的探訪,愛心人士的幫助,給孩子們帶去一束陽光,直入心扉的溫暖。
本報記者 楊容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