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打假只停留在“3·15”
“3·15 晚會”又播了。今年的晚會以誠信為基礎,重點從互聯網虛假廣告、個人隱私、食品安全、產品虛假宣傳、關愛老年人、山寨行業(yè)認證以及生活知識等多方面,反映當前消費者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按照“例牌”,各地區(qū)各部門應該要徹夜,或者在次日開展整治了。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查處力度能維持多久?還是只是晚會后的另一場盛會?”
晚會結束后,筆者的微信朋友圈有人大喊“看完央視3·15 晚會要失眠了”,因為許多網友使用的產品也有今年晚會上被曝光的企業(yè)所生產的;也有人開腔了:“這晚會純屬是馬后炮”,既然晚會前記者通過暗訪了解到這些企業(yè)存在違法生產的行為,為何不提早進行處理?
不過,對于部分網友而言,“3·15 晚會”恰恰反映平時執(zhí)法的漏洞,以及消費者平時的投訴無門。以前有句話叫“雷鋒同志沒戶口,三月來了四月走”,不要說“學雷鋒日”活動,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也一樣。打假更是要長期堅持,而不是隔三差五,不是為 “3·15”節(jié)目拼湊的素材。如果單靠一個晚會,消費者的權利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保證,商家、廠家也沒有真正切實提升自己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水平。
有些存在問題的產品、企業(yè)被曝光了,過段時間或者明年再仔細觀察就能發(fā)現,以前也出現過,甚至更久以前已經被曝光后,依舊是某些商家“ 一條道走到黑”的決心。似乎,每一次打假都只是對商家“不痛不癢”的良心問責,絲毫都沒有起到痛定思痛的效果。針對這樣的現象,執(zhí)法部門更應該對曝光的問題企業(yè)進行真刀真槍地整治,對曝光的企業(yè)經過整頓之后,要進行再追蹤、再檢查。當然,有時候并非執(zhí)法部門的疏忽,而是商家有心為之,如同“走鬼擺攤”一般,每一次停業(yè)整頓之后,有些商家總要挖空心思“換湯不換藥”。
每一次央視打假過后,本應該讓那些被打假的商家、企業(yè)在輿論監(jiān)督及眾人的眼光下知道痛楚。但是,我們也該從制度上、產品流通上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漏洞,才造成了如今的“3·15 打假”總是有料可報的現象存在。平時總提供給側改革,面對普通消費者的供給,是否也需要再改革?
吳奕鎮(zhèn)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