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年歷史的木刻對聯(lián)藏于老屋 曾差點葬身火海
木刻對聯(lián)上有“光緒”字樣。
“石涌三山長作浰江底柱,河環(huán)九曲齊收花嶺源泉”。這是光緒十三年(1887 年)秋月,和平合水珊坪天相居落成時,自稱門生的陳恒德、陳敬修、曾裕光、黃子裳四人聯(lián)名送給屋主黃涵清的賀新居落成的木刻對聯(lián)。保存這副木刻對聯(lián)的黃涵清后人黃錦文昨日告訴記者,從“光緒十三年秋月”推算,這祖屋應該建于1887 年,離今127 年了。這副木刻對聯(lián)一直“藏”在他家,直到最近打掃老屋時才被發(fā)現(xiàn)。
“火”中搶出百年對聯(lián)
在天相居里,記者見到了這副木刻對聯(lián)。從木刻對聯(lián)中的“鏡翁老夫子大人”、“新居落成志喜”、 “全拜”等字眼可以看出,屋主黃涵清即鏡翁應該是一個讀書人。
天相屋里還保存著另外一副木刻對聯(lián),只可惜只找到下聯(lián)。記者注意到,下聯(lián)題在周身漆得黝黑的杉木上,用正楷字陰刻著“慈命垂成千古業(yè)”,落款也是“光緒十三年秋月”的字樣。黃錦文說,他小時候見到,上聯(lián)寫著“君夫默想全才心”,是在前廳屏風兩邊掛著,至今未找到,也許已毀于1966 年文革風暴中。
據(jù)黃錦文講,這僅存的幾副木刻對聯(lián)就是從火堆里搶出來的。 1966 年,黃錦文10 多歲,看到祖屋里的珍貴的木刻對聯(lián)被投入火中燒掉,覺得可惜,趁人不注意,從里面搶出一些抱著就跑。當時考慮到他年齡小,旁人也就沒有追究,這幾副木刻對聯(lián)才得以幸免火災。
書耕之家盛名遠揚
在和平合水珊坪,一說起天相居,多數(shù)村民都知道,其門口的3 副對聯(lián)也是別具一格。記者看到,正廳大門門眉是“天相居”,兩邊分別是“天篤其慶相協(xié)厥居”,左側門橫批是“厥田中上”,上下聯(lián)是“宅邊無財隨人俗心襄有田許自耕”,右側門是“六經(jīng)興貢分少眺萬斛詞源合水流”,橫批則是“左右逢源”。
黃錦文說,當時選蓋屋地點時涵清公就選了整整10 年之久,蓋房又花了5 年多,這些對聯(lián)和屋子都應該是在同一時間的。祖屋建好后,并沒有受到火災或兵災, 1945 年日本兵只是在這里掠奪財物,沒有放火焚屋。現(xiàn)在部分地方還能住人,只不過天長日久,屋子也有一些裂縫。
為“合水橫舟”提供佐證
和平縣文化館原館長莊學誠對和平“古八景”有多年的研究。他說,這副木刻對聯(lián)中提到“浰江底柱”、“河環(huán)九曲”,應該就是指浰江和和平河。天相居離浰江與和平河交匯處不遠,和平著名“古八景”之一“合水橫舟”就位于這里,這副古對聯(lián)也為“合水橫舟”提供了佐證。
莊學誠考證說,“合水橫舟”景點位于浰江與和平河兩水交匯處,故有合水之稱。古時,和平縣的貨物通商皆由木帆船為交通運輸工具,帆船橫泊于合水江面上,兩江交匯處有一大石,其形像小舟,于是又有了橫舟之說。相傳,和平開縣后,一天王陽明出巡合水,深深領略了合水山、水、綠樹、翠竹、風帆的美麗景色,定為和平“古八景” 之一,并取名為“合水橫舟”。時過境遷,“合水橫舟”這一美麗景致現(xiàn)在已不復存在了。
本報記者 張濤 文/圖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