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jié)感恩的背后 是師者應該擔負起的育人責任
9 月10 日,我國第30 個教師節(jié)如約而至。自古有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影視劇中常見這樣的鏡頭,甭管你是傲視群雄的武林高手,抑或位高權重的人臣宰相,見到老師皆要行禮,否則將被視為數(shù)典忘祖,必受萬人唾罵。
大凡成名成家者,對于恩師,皆是頂禮膜拜。如魏巍的《我的老師》、賈平凹的《我的啟蒙老師》,老師大恩,一生難忘。師者恩情“深似海”,大家尚且如此,我輩豈能忘記。
一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河源客家,歷來重視崇文重教。老輩人常道:耕田要養(yǎng)豬,養(yǎng)子要讀書。養(yǎng)子不讀書,不如養(yǎng)頭豬。尊師崇教,可見一斑。細究其因,因先民多是“衣冠世家”,不管身處何地,皆以“學而優(yōu)則仕”為己任,希冀重振昔日家聲。于是乎,整個家族為振家聲,揚族望,傾全族之力培養(yǎng)族中子弟,以期金榜題名。
今年教師節(jié),筆者留意發(fā)現(xiàn),市區(qū)學校一些孩童在校外小店擠著買花送給老師,少則一朵,多或三五朵,有些甚至一束,有些是紙花,或塑料花,有些則是真花,當然價格不便宜,就真花而言,一朵5 元錢。曾記筆者上小學時,每逢教師節(jié),多是送老師一些自制賀卡,或寫有感謝話語的照片,而老師則喜歡把學生贈送的照片、賀卡貼滿辦公室,以此自勉。
一則經(jīng)典故事流傳很久。說是教師節(jié)里,一學富五車歸國學者去看望啟蒙恩師。恩師已是白發(fā)蒼蒼,仍顫悠悠地拿出學者小學一年級的作業(yè)本,上面尚有當年批的字跡。師生情誼令人潸然淚下。試想,現(xiàn)在學生作業(yè)本,不說十多年前的,哪怕是上一年的作業(yè)本,或丟在角落任其落滿灰塵,或早已進了廢品收購站,能被老師用心收藏起來的,恐怕是鳳毛麟角。
二
說到老師,先賢陶行知曾說,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踏上三尺講臺,就要有用一輩子備一堂課的準備,更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zhí)著精神,兢兢業(yè)業(yè)做好育人工作。有道是,為人師者,手中教鞭千斤重,腳下講臺千尺厚。“師者,人之模范也。”老師的一舉一動,哪怕是無意間的一句話,可能造就一個天才,也可能毀滅一個天才。
魏巍在《我的老師》回憶教過他的蔡老師,時隔多年,一點一滴仍記得清清楚楚。當然每一個人不可能都成龍成鳳,不可能都成為魏巍、賈平凹那樣的大家,但是每一個學生都會記住教過他的老師,在心里永遠記著,有些,甚至可能記一輩子。
古之師者,以門下弟子成龍成鳳為畢生終極之目標,今之師者,當以桃李滿天下為今生最好之回報。試想,無數(shù)學子在自己教育下學到知識、學會做人、事業(yè)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讓人舒心、讓人驕傲的成就!2013 年河源最美教師”紫金縣中山高級中學教師張立均說得好:“一個班有五十多個學生,那就是五十多個家庭的希望,五十多個家長把自家的孩子交到你手中,那是一種對老師莫大的信任,為人師,就應該擔負起這份育人責任,沒有理由不把書教好!”
三
一年一度教師節(jié),送花多少姑且不論,但送花背后,除了感恩以外,更是一種信任,一種希望,我們在欣然接受的同時,是不是該捫心自問一下,對于門下學生,是否盡到最大努力調教,是否做到問心無愧。
舉凡古今中外,設立教師節(jié)之目的,在于引導全社會尊師重教的風尚。對教師最大的尊重,莫過于全社會對知識的重視、對從業(yè)者的感恩、對園丁工作價值的認可。而當前,河源教育最大的問題仍是教育資源短缺,普遍存在的“大班制”就是例子。如有些公立小學,一個老師要面對六七十個學生,壓力太大了,這需要政府及社會各界一起努力,逐步解決這一問題,讓老師把學生教好。畢竟,幼苗,始終需要我們呵護。學生,永遠是明天的希望。
話說到此,筆者以為,為人師者,千萬別被“禮”所遮,為“利”所縛,不要放過每一棵小樹苗,因為每一棵小樹苗都可能會長成參天大樹,再說,誰敢保證自己門下不會出現(xiàn)第二個魏巍、第二個賈平凹呢?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