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話“親近”粵語
謝重光認為,龍川境內的“藍關”并不是韓愈詩中的“藍關”。
本報訊(記者 蔣安春)1 月9 日至10 日,“客家古邑與地域文化建構研討會”在我市舉行,來自國內外的20 多位客家文化研究方面專家、學者和我市部分文史工作者受邀與會。
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善平在研討會開幕式上向與會專家介紹了我市的歷史人文、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近年來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成果。他說,世客會前,我市將籌備一系列文化活動,其中關于河源客家文化的系列研討會是重要內容。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大力挖掘、研究和弘揚河源的客家文化,但由于我市缺乏這方面的人才和學術成果,與贛州、梅州等客家地區(qū)相比,客家學術研究的差距仍然較大。他希望我市與江西、梅州、臺灣等地多進行交流,共同挖掘客家古邑的歷史文化和人文風情,把 “世界客家文化”這篇文章做得更大更好。
該研討會由市委宣傳部主辦,市客家古邑文化研究會、贛南師范學院客家研究院共同承辦。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就河源地域文化建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客家文化旅游開發(fā)等方面進行了學術交流。
“藍關”真在河源嗎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曾寫了一首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其中“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一句流傳千古。歷來,人們都認為詩中的秦嶺、藍關是陜西的秦嶺和藍田關。但是,清代中葉,有惠州人士認為它們應該在我市龍川縣境內,因為在該縣登云鎮(zhèn)就有一個地方叫 “藍關”,附近還有一座山叫“秦嶺”,“藍關”上還曾修有一座韓文公祠。龍川縣原黨史辦主任黃義就是這種觀點的支持者,本報 2008 年6 月30 日也曾以《駐足登云,遙想昔日藍關雪》就此事作過報道。
但是,這個觀點一經拋出,就頗受爭議。韓愈詩中的“ 藍關”真的在河源嗎?本次研討會上,福建師范大學閩臺研究中心文化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謝重光先生就認為,說“藍關”在河源只是“古跡巧安排”而已。
謝重光認為, 詩中的“ 藍關”不是指龍川的“藍關”最主要有兩點理由。一是詩中描寫的是大雪天氣,但是按照韓愈當時的行程來計算,他到達龍川藍關時應該是在農歷3 月中旬,根據有關資料,唐代的氣溫比今天溫暖,在農歷3 月中旬下雪殆無可能;二是 “藍關在龍川境內”的說法,在明代以前不見于任何文獻記載,足見這種說法是明代以后好事者附庸風雅而編撰出來的。
但是,謝重光也認為,這種假造古跡的行為,恰恰折射出了當時的龍川人崇文尚古的社會文化心理,說明了龍川的人文蔚茂。
河源話“親近”粵語
“河源話(指原河源縣的客家話)與梅縣話的差異很大,差異度達36.59% !痹谘杏憰希啥夹畔⒐こ虒W院語言文化研究所所長蘭玉英認為,河源客家話詞匯受到粵語的影響比梅縣客家話要大。
蘭玉英根據著名學者李如龍的《客贛方言調查》,對河源話與梅州話進行了分析比較,她發(fā)現,河源話有7 個聲調,而周圍的客家話一般都只有6個聲調,而且,河源客家話跟粵方言有更多相同的詞語。她認為,這是因為河源地處廣州和梅州之間,其東面接汕尾市,南臨惠州市,其中廣州和惠州都是通用粵語,河源的地緣關系帶來的跟粵語的接觸關系,使得河源話詞匯跟粵語的共同點較梅縣話更多。
梅縣話是客家方言的代表話。但是蘭玉英研究發(fā)現,在詞匯上,河源話與梅縣話的相同度并不很高,差異性達36.59%!霸谘哉Z交際中,河源人有可能會選擇部分跟梅縣話相同的詞語來交際,給人的實際感覺會覺得相同度更高! 蘭玉英說,河源與梅州相距僅150 余公里,這種差異令人驚訝,如果兩地客家人相互間不能通曉這些有差異的詞匯,溝通起來就有一些困難。
“文化”轉化為產業(yè)
我市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那么,如何利用好這些資源,帶動我市的客家文化振興?研討會上,臺灣聯合大學全球客家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劉煥云認為,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必須藉由“文化產業(yè)”的方式來進行。
劉煥云說,許多人把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視為政府的責任,政府可以通過學校、大眾傳媒等來進行倡導,雖然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但有時容易流于形式,淪于僵化,缺乏深度與持續(xù)力。他認為,我市發(fā)展客家文化產業(yè),應由每個人自身做起,在社會上形成共識,再通過學校教育、家庭責任、小區(qū)與社會傳承、文化展演等方式來進行推動,最終把文化轉化為產業(yè)。
劉煥云認為,如果客家文化成為有實質經濟收益的文化產業(yè),將有助于客家文化的保存與發(fā)揚。例如到恐龍博物館、蘇家圍、林寨等地參觀,都需要民間提供客家美食、展示客家建筑、舉行客家傳統(tǒng)儀式慶典、表演客家傳統(tǒng)山歌或流行歌曲、販賣傳統(tǒng)或改良的客家服飾等,“當客家文化符號商品逐漸蔚為時尚,被游客所喜好購買時,河源市的客家文化產業(yè)就可以推廣并發(fā)揚光大了”。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